信息來源:中國數字文化集團 添加時間:2023/04/19 瀏覽次數:1439次
4月18日,由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擔綱第一出品方的紀錄電影《我在蘇州學非遺》于蘇州吳文化博物館正式殺青。該片作為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的姊妹篇,由蕭寒導演執導,青年演員陳飛宇參與拍攝,聚焦蘇州非遺匠人生活,展現蘇州非遺的稟賦資源與文化魅力。
該片自去年12月開機以來,歷時4個多月,輾轉蘇州多地進行采風拍攝,將鏡頭對準蘇州匠人,記錄了他們在面對生活場景變化、新技術沖擊時,堅守傳統技藝,實現了“慢手藝”與“快生活”之間的角力與平衡。
《我在蘇州學非遺》紀錄電影重點聚焦昆曲、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藝、御窯金磚制作技藝等蘇州非遺技藝及背后的傳承故事,透過他們習以為常的“平凡生活”和對待傳承的態度,展現出他們的極致追求與“耐得住、沉得下”的精神力量。同時,為展現蘇州非遺的活態群像,也透過鏡頭展現了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、緙絲、核雕、蘇繡等其他不同非遺門類匠人的生活縮影與蘇州城市場景。
殺青儀式上,吳文化博物館館長陳曾路介紹道,蘇州吳中區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,文化底蘊深厚,《我在蘇州學非遺》正是以紀實的方式,將吳中區等蘇州多地的非遺手藝人的平凡故事帶上大熒幕,期待紀錄電影能夠掀起“學非遺”的文化熱潮,打造江南文化高地。未來,吳文化博物館計劃與《我在蘇州學非遺》紀錄電影展開更多合作。
電影導演蕭寒在現場表示,從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到《我在蘇州學非遺》,隨著紀錄電影拍攝的逐漸深入,團隊越發感受到蘇州獨有的精巧與細膩?!段以谔K州學非遺》紀錄電影今日殺青,預計2023年底在全國院線與觀眾們見面,屆時邀請大家一同通過電影鏡頭感受蘇州非遺精彩、城市魅力與當代江南文化。
此外,影片特別以現代年輕人的視角來展現非遺傳承。青年演員陳飛宇在影片中通過與非遺匠人的互動,與歷經百年的非遺對話,用年輕且鮮活的視角帶領觀眾了解蘇州非遺歷史文脈的肌理。陳飛宇在殺青儀式上分享了拍攝期間的感受:“蘇州兼具了現代摩登與傳統精巧,是一個可以讓人沉下來思考和鉆研的城市。在電影的拍攝期,真實感受到蘇式生活的重要底色就是無處不在的非遺技藝,也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到蘇州感受非遺,感受一首昆曲、一杯碧螺春、一塊御窯金磚里的傳統文化魅力?!?/p>
電影第一出品方代表,中國數字文化集團影視中心副主任張博淳表示,《我在蘇州學非遺》紀錄電影輾轉蘇州多地進行拍攝,以鏡頭為筆,用光影為墨,探尋蘇州非遺傳承匠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歷史印記,立體地展現蘇州人文魅力,深刻地講述“蘇式生活”故事,并通過大銀幕面向世界傳播蘇州城市形象,在傳承和創新中,書寫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璀璨生輝的華章。
電影聯合出品方,蘇州科意數字傳媒集團董事長孫群表示,電影殺青后,將在中數集團的指導下,策劃好影片的國內外發行和推廣工作,爭取吸引全世界東方文化愛好者來到蘇州體驗和學習非遺,同時遵循“造節、造場、造物”理念,我們還將與昆山、吳中、相城等文旅機構合作,合作推出系列短片、共建授權機制和直播平臺,探索用數字文化的方式,為蘇州非遺的產品、傳播以及市場化賦新、賦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