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來源:中國數字文化集團 添加時間:2023/02/25 瀏覽次數:1397次
非遺大集開集儀式現場 劉紹海 攝
古城老街變非遺大集、項目發布引各方關注、名家薈萃論守正創新……2月16日至20日,備受矚目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(以下簡稱“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”)舉辦,200多個非遺項目500余位非遺傳承人,300多位嘉賓相聚“塞上江南”榆林,共赴非遺年度盛會。
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導,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,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,榆林市委、市政府聯合主辦,山東、河南、四川三省的文化和旅游廳為主賓省單位,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承辦。年會以“打造非遺年度名片、綻放非遺絢麗色彩”為主題,同步舉辦了非遺論壇、非遺大集等活動,上線了“非遺人之家”,發布了多項非遺計劃和項目,旨在進一步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,推動非遺與現代生活相連接。
揚塞上風采,展非遺魅力
圖片來源 榆林文旅
作為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的舉辦地,陜西省榆林市根植于黃土和黃河文化,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。近年來,榆林市以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為抓手,破解非遺保護難題,在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之路上,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。
2月17日晚至20日,600年歷史的榆林古城老街花燈錦簇、人潮涌動,非遺大集在此舉辦。大集設置了精品館,匯聚了來自各地的200余項非遺項目和500多名非遺傳承人,三秦街、河洛街、天府街、齊魯街與榆林古城老街等特色街市相互映襯,別具一格,充分展示非遺魅力,讓市民游客目不暇接。
開集儀式表演 劉紹海 攝
圖片來源 榆林文旅
趕集作為傳統民俗和生活場景,充滿了煙火氣。本次非遺大集將非遺展陳與非遺集市合為一體,用展陳的方式呈現非遺項目,用集市的方式增強游客體驗,打造一個既有文化首位度又有生活煙火氣,既好看又好玩的非遺展覽。
原文化部部長、作家、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王蒙說“榆林的非遺,不僅是市內的,還包括像佳縣、綏德的,我也都看過,都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這個年會選擇在榆林召開,就選擇對了,我個人來這一趟,我覺得也來對了,收獲很大?!薄叭珖鞯囟加泻芏酂嵝挠诜沁z事業、非遺工作的人,這個會議吸引很多這樣的人前來參加,因為大家越來越認識到非遺的寶貴,非遺對于我們的社會風氣,對旅游,對文化事業的作用,所以這個會議是能夠推動非遺工作的”。
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、文化和旅游部原部長雒樹剛也指出,“非遺已從小眾變為大眾,成為各地紛紛打造的品牌、標識和特色,形成了全社會關注非遺、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局面,非遺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,大有可為、大有作為”。